[摘要]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确立了自己的文化内涵。这具体体现在学校的精神文化、教学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细腻、清澈、和谐的精神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文化;以人为本,有温度有秩序的制度文化;发展、务实的物质文化。
[关键词]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文化建设;学校管理
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博爱特校”)是在宜昌市民政局和市残疾人联合会的支持和指导下,由冉存英女士于2003年投资创办的一所民办特校,主要招收患自闭症和学习困难的青少年儿童。办学九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市残联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与支持下,全体教职员工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爱心奉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为了实现健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良好的康复效果,我校逐步提炼总结、整合沉淀出自己的学校文化,它具体体现在精神文化、教学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
一、 细腻、清澈、和谐的精神文化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其全部或部分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可以说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集中表现。[1]由于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得精神文化更是有了其独特而不可或缺的意义。
(一)、学校价值观
博爱特校建校九年来始终秉承着“让特殊孩子快乐起来,让特殊孩子家庭幸福起来”的办学宗旨;“爱心敲开心灵的门窗,奉献播撒幸福的阳光”的办学理念;“耐心去干预行为,细心去发现变化,热心去化解孤独,爱心去点燃希望”的施教原则,走过了许多坎坷,历经了许多风雨,但是全体教职员工始终相信用奉献牺牲的精神,爱心浇灌,铁树也会开花。
针对特殊教育老师心理压力过大的实际情况,2010年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教师进行心理团辅,并在2011年年初与宜昌市枫华心理咨询中心达成了良好的合作意向。帮助教师减压,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
(二)、学校标志
学校标志是学校精神的外在集中反映,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
2010年3月,我校请专门的音乐制作人张挥先生编写校歌---《折翼的天使》,并在2010年年末作为年终考评项目要求每位老师跟伴奏演唱。
2010年8月,我校制作博爱校徽,如下图:
该校徽整体造型取于“BO AI ”中的字母“B”,抽象化的双手,代表博爱的老师呵护着孩子们,让孩子们如襁褓中的婴儿般幸福无忧。
(三)、学校形象
博爱建校年来,共收治特殊孩子累计800人,免费为家长咨询上万次,效果明显。被中央电视台、香港有线电视台、深圳卫视、湖南电视台、湖北电视台、三峡电视台、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等10余家传媒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报道。校长冉存英被宜昌市授予学雷锋标兵。
2004年,我校开始着手建设学校网站,至今经过四次改版,并在08年建设相对应的英文网站,日平均浏览量112.4。
一直以来,我校都注重与家长和社区之间的良好互动。采用家校沟通本、家访、家长会、电话、网络、调查问卷等不同形式架起与特殊孩子家庭之间的桥梁,得到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参与。另外,通过居民恳谈会、展示演出、参观观摩的形式,逐步得到了学校所在社区居民的理解和肯定。使得学校教学训练工作的开展没有后顾之忧,也树立起了博爱特校在家长和社区中的良好形象。
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文化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活动之一。只有当教学管理赋予文化的含义,挖掘被管理者心底中原有的潜质,唤醒教师的热情,才能为教学提供合理高效的信念支持,且特殊教育又有着跟其他普通教育所完全不同的一些特性,因此,努力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文化,是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博爱特校从课堂文化、课程文化等方面着手,通过鼓励教师们积极发掘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法,构建起具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色的教学文化。
(一)、上下求索的课堂文化
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从2003年3个学生4个老师到现在近100个学生48个老师,博爱特校一路走来,我们发现,教学康复训练中确确实实存在着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教师滞后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切实际的教学目标、随意的教学行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走向乐观一面。
自2004年开始,学校就逐步提倡在课堂文化上进行改革和探索,要求广大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根据孤独症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力图做到把富有活力的教学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兴趣教学、愉快教学、情境教学,体现开放、自由、和谐、智慧,并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学校曾多次组织人员到广州康纳学校、青岛依琳、北京星星雨、郑州康达、北京五彩鹿等机构进行听课观摩,将先进的外来经验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并在实践中探索;以听课督课为杠杆发现问题,对于个性问题,引导教师反思,并在反思中寻找解决策略;以公开课为契机,在共性问题中提炼主题,总结经验优势,探讨方法;开展家长问卷调查,关注家长需求,建立“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这些举措都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转变教学方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和而不同的课程文化
特殊教育的课程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我校没有停步不前、画地为牢,始终在不断的学习、吸收、探索、创造。由校长冉存英独创的“系统干预法”,是目前国内针对自闭症,智障、多动、脑瘫等最有效的训练方法之一,受到出席北京2005年国际行为分析年会知名专家的一致好评。系统干预法就是根据孩子的特点,通过“爱心呵护、康复训练、教育教学、医学治疗”四位一体的教育课程训练模式,把所有适合孩子的训练方法和项目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干预。它包含:情感干预、康复训练、教学训练、药物康复。具体内容见下表:
1、情感干预 |
2、康 复 训 练 |
3、教 学 训 练 |
4、医 疗 康 复 |
A、爱 心 |
A、ABA训练:模仿指令、语言表达、理解认知、细精、生活自理。 |
A 、音乐游戏训练 |
A、抑制多动,烦躁的药物 |
B、耐 心 | |||
C、细 心 | |||
D、 信 心 |
B、感觉统合训练 |
B、文化课训练 |
B、补充营养的保健品 |
E、责 任 心 |
C、听觉统和训练 |
C、融合社会训练 |
C、辅助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 |
而后又在实践中总结发展了统合训练和一对一训练相结合、强化训练与经常性训练相结合、家庭训练与学校训练相结合的三结合训练方法。之后又逐步引进游戏介入、结构化教学、韩氏治疗等不同的训练干预方法。并在2009年根据不同程度学生需要,开设技能班、兴趣特长班,帮助大龄孤独症儿童回归主流社会。在2010年开设融合班,尝试全纳教育,并取得良好收益。
三、 以人为本,有温度有秩序的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实现学校价值目标的保障体系和措施,良好的制度文化是保障日常教学行为正常运作的重要支撑,并引导学校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博爱特校走到今天,主要归功于以下几点,才保证了制度文化的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一)、科学有序的组织机构
学校组织机构,是指学校为了有效实现学校目标,筹建建立的内部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的形式。这种形式将确立学校各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工作规范以及学校管理人员的权利及责任范畴。因此,组织结构是否适应学校管理的要求,对学校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2]
自2003年始,通过不断的磨合摸索及实践,博爱特校逐渐完善成立了一个科学有序的组织机构,其等级体系相当明确,即上级管理下级、下级向上级负责的垂直成员关系。组织结构图如下:
(二)、灵动温情的管理制度
办学九年来,我校不断的完善和出台各项制度达28项,其内容包罗万象、
细致入微。作为管理制度本身而言,其对教师既是一种约束,又是一种引导。博爱特校在制度建设上始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教师的内需和发展平台为依据,提高教师的归属感、信任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树立教师主人翁精神,实现教师的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主发展。比如《育龄女职工休假制度》,即是在考虑到我校青年女教师人数众多,经过广泛征求全校老师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后制定的一项极为人性化的规章制度。
在博爱的制度建设中,我校力图让每一条制度都从实际出发,具有可实施性,让它们在发挥规范作用的同时,如甘泉般滋润教师的心田。
四、 发展、务实的物质文化
学校物质文化是由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设施,它们能够迅速为人们提供感觉刺激,给人一种有意义的感情熏陶和启迪,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学校文化。[3]博爱特校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了物质文化建设。
(一)、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
办学9年来,我校校址先后经历了5次搬迁。2003年,在点军区的一个三居室的民住房开始了博爱特校的第一堂课;随着学生数量逐渐增多,民住房容纳不下,经过多方努力,搬迁到中南路旭光村村委会闲置的一栋楼房内;十一五规划把孤独症孩子纳入残疾人范畴,于是在2005年10月学校迁至宜昌市残联4楼;随着办学质量的提高,全国各地10多个省市的家长慕名而来,原先的400平米的教学场所变得远远不够,于是在07年9月又在伍家岗共前村开设了另外一个教学点,即博爱特校分校;随着学生数量的日益增长及教师队伍的壮大,在2010年8月博爱特校分校迁至伍家岗民惠小区,孩子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操场,学校面积也达到1400平米。
现在的学校依山傍水、交通方便、功能齐全、环境优雅,校内装饰都经过精心的设计。由一楼上四楼的楼梯墙面都挂有“康复之星”的照片,学生纯真的笑容鼓励教师们克难奋进;领导关怀、爱心榜记载着学校发展的历程;社会关注栏让我们时刻感激着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帮助和包容;教师风采栏树立了榜样作用……而且各班教室布置都具有各班特色,且经常根据季节、节日等不同主题进行更换。
(二)、图书馆
学校里可能各种资源都很充裕,但倘若没有提供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籍,那就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相反,学校可能是很多东西都缺,许多方面都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知识世界之窗的书籍,这就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而这也充分道出了图书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我校现在有儿童图书共计420册,教师用书共计480册,其他科类共计130册。并且做到定期更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购置新书,淘汰一部分阅读价值低的过时图书。督促教师借阅,做相关笔记,写读后感,谈感想,充分提高图书的可利用率。
结语: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一项长期的、深层次的、高品位的建设工作。在这项工程的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教学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它需要脚踏实地、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特色发展。今后,博爱特校将在现有学校文化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