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教育训练是孤独症儿童康复的主要手段,这里呈现了语言、认知、运动、生活自理与情绪调整等多方面的卓有成效的训练案例,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成功的实践经验一定能帮助您树立信心并找到针对自己孩子的训练方法!
案例一: 感觉运动治疗使妞妞走出孤独
妞妞,女,5岁。两岁时会说“爸爸”、“妈妈”、“妈妈抱”等。但近几个月,反而不说话了,叫她的名字时没有反应,好像没听见;对大人的吩咐似乎不理解,也不能区分亲人和陌生人;兴趣少,只对食物感受兴趣,听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名称时马上做出反应;不会用言语表达个人的欲望和需求。妞妞3岁7个月了还不会使用动作语言,不会用点头、摇头、微笑、摆手等表示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掉在地上的食物她捡起来就吃,不懂得洗了再吃,不知道掉在地上的东西脏了,吃饭时弄得周围一片狼藉。她性格急躁,想要什么东西时一刻都不能等待,必须马上得到,否则,大喊大叫或哭闹。她随手扔东西,摔玩具,动作莽撞,不懂得轻拿轻放;喜欢独自“念书”,胡念一气。同时她爱撕书;爱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显得很专注,谁都不能干扰;不爱听音乐;能从头至尾背诵听过的故事,如“小猫钓鱼”等,记忆力极好,但是对故事情节的提问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好像并不理解。妞妞脾气大,哭闹是家常便饭;睡眠不好,睡觉很轻,不能睡长觉,后半夜常常哭闹,玩2个小时左右方可重新入睡;自理能力差,大小便不能自理。因此,妞妞第一天入幼儿园就被退回。
后来,父母带妞妞去过几个医院,看过小儿神经医生,进行过CT、核磁、脑电图等检查,结果均正常。智测结果显示发育落后。第一次到康复机构训练时,专家认为她存在孤独症倾向和感统失调。训练二期后,她的反应和说话能力都有了进步。因妞妞的父母工作忙,中断了训练治疗。
妞妞第二次入幼儿园时已经3岁多了,还分不清代词“你、我、他”,仍不会说长句,重复别人的问话。如问:“你几岁了?”答:“你几岁了?”“你叫什么名字?”答:“你叫什么名字?”对人无依恋感,父母到幼儿园接她时视若无睹,没有惊喜和亲热的表示,甚至仍然独自玩玩具。
父母第一次带她去动物园,她对动物毫无兴趣,只是忙着在台阶上跳来跳去。她无论到哪儿,都喜欢不停地开、关门,不断地拧门手柄。她出门总要走熟悉的老路,不知道观察左右,不知道躲避真正的危险。在公共场所,她随意上前抢夺陌生人手中的食物。妞妞还有一个嗜好,早、晚要看太阳,太阳被遮住时便大哭大闹;卡通片中的动物消失时也大哭。她喜欢抚摩光滑的布料;睡觉总爱搂个固定的小衣服,并且,要闻着衣服上的气味。
幼儿园老师反映,妞妞在幼儿园从不睡午觉,不排队做操。上课乱动老师的教具,不懂得要遵守课堂纪律。她还喜欢看男孩小便,并且模仿男孩小便的动作;画画只会涂鸦,别的不会画。喜欢抢别人手里的玩具;不会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游戏,喜欢一个人单独玩;生活自理能力差,大小便不会料理;在生活上依赖大人。
凡此种种,妞妞是个颇令家人及幼儿园老师伤脑筋的孩子。
由于妞妞的整体发展滞后于同龄儿童,不得已从中班降至小班。这时期,她喜欢向父母反复提同样一个问题,要求父母用同样的话来回答,否则就烦躁,习惯固定不变的环境,曾因家里客厅的家具重新调整了位置而拒绝进入客厅,很长时间只在卧室活动。
家长和老师都说,妞妞横竖看上去不对劲,好像各方面都不如别的小朋友,但有些方面又好像十分聪明,如背广告词、画各省电视台台标,十分出色,还能从头到尾背听过的故事,如“小猫钓鱼”。
带着困惑和迷茫,妈妈带妞妞来到某精神卫生研究所。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测评,被诊断为儿童孤独症。得知自己的女儿真的患了孤独症后,孩子的父母到处咨询、查书、上网,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心理冲突,他们终于从极端痛苦、疑惑、怨天尤人乃至绝望中清醒过来,决心和专业人士共同努力,使孩子康复。虽然失去了宝贵的治疗时间,但是,总算下定了长期治疗的决心,并对自己的工作做了调整,以保证对孩子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
妞妞第二次到康复训练中心进行运动治疗的时候,已经快五岁了。经过进一步咨询、常规测评及临床观察,孤独症诊断无疑。从神经生理的角度看妞妞存在着前庭感觉、本体感觉、触觉的统合障碍,并由此导致的视听觉和语言发展的全面落后。但妞妞有较好的记忆和认识颜色的能力。中心专家认为,首先进行针对性感知——运动训练,以疏通其神经通路,调整大脑对信息刺激的处理。
开始训练时无法按计划进行。于是,根据具体情况,专家首先进行了她能接受的大笼球训练。然后,在孩子能主动参与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数量和强度,并进一步改为以吊缆、滑板为主的训练。经过3个多月的训练,妞妞有了眼神,能盯着看老师讲话,能听懂老师的指令,基本上能按指令进行训练,有了社会性微笑,情绪稳定了许多,不像开始时,根本不进教室,即使到了教室,也到处乱跑,不听指令,不是抓咬老师,就是打抓同伴,要不就抢别人手中的玩具。针对妞妞以上的进步,训练中心的专家认为,继续以调整前庭感觉为主,同时调整触觉。教育训练至半年以后,妞妞的语言有了进步,会用点头、摇头、挥手表示“同意”与“不同意”能回答因果关系的提问;能按老师的吩咐涂鸦;能和小朋友分享游戏(如老鹰捉小鸡)和玩教具;对故事中的情节能做简单针对性回答。
在妞妞6个月感知——运动训练的基础上,融入了结构化教学。通过结构化教学,帮助妞妞建立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习惯以及掌握做事的规律和程序,建立和人交往的能力以及读写能力。
经过近一年的运动训练,妞妞在语言、社交、行为、情绪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在生活自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做事的规矩、社交行为等方面基本接近正常儿童。
对妞妞的训练告诉我们以下几点:
(1) 家长的态度很重要
妞妞的母亲由原来的不重视、悲观失望到明理善学,为了孩子康复,她调换了工作,执行家庭训练计划。一年结束时,中心给孩子制定了家庭阶段性训练计划,妞妞的母亲能在家里坚持训练,还能定期请中心专家指导调整训练计划。
(2) 针对性个别化的训练
要解决妞妞的语言、社交和其他行为问题,首先必须调整妞妞的前庭感觉和本体感觉的问题,并根据情况将结构化教学融入运动训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在训练中,教师能随时根据妞妞的实际情况调整训练方法和内容,才取篮子满意的效果。
(4)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婴幼儿期就有异常表现,所以,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应当在大脑可塑性强的婴幼儿早期进行治疗,效果或许更好。妞妞在婴幼儿期已表现出情绪淡漠、好哭闹等问题,起初家长不认识,诊断后又未及早治疗,错过了治疗的关键期。
(5)持之以恒,长期坚持
由于孤独症治疗起来很困难,又无一种特效方法和药物,所以,必须持之以恒,坚持长期训练,不能三天打鱼、二天晒网,更不能回避、等待。
(6)感知——运动训练是改善孤独症儿童语言、社会障碍和行为问题的重要方法
因为,孤独症患儿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大脑对信息的处理障碍。虽然,感知——运动训练不是唯一的方法,却是有效的方法,如结构化教学法,效果会更好,会使疗效得以巩固并发生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