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妈妈好——“雨人”谭蜀燕和母亲冉存英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5年4月2日 来源:三峡日报黄余洋 阅读8728次
编者按:
2015年4月2日,是第八个世界自闭症日,主题是:职业——自闭症优势。本月10日,《三峡日报》5版刊登了《“雨人筷乐”与人筷乐》的视觉专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较大的社会反响,雨人餐厅经营逐步好转。据了解,早在2011年全球自闭症患者已超过6700万人,平均每150个新生儿中就会有一个自闭症患者。而在中国,目前已被确诊为自闭症的患者达1000万,0-14岁患病儿童的数量超过200万,他们封锁自己在一个人的心灵世界里,承受着旁人无法探知的内心孤独。家住杨岔路的谭蜀燕便是其中之一。
谭蜀燕6岁罹患自闭症
谭蜀燕出生于1993年,5岁前和其他孩子一样,还特别喜欢画画。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儿时就生活在奶奶家或外婆家,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同伴的交流。1999年,谭蜀燕来到宜昌父母身边。年底的一天,从幼儿园回到家后,一反常态,不停地在家原地打转,并且不停地打自己头,咬自己的胳膊;父母和他讲话,他根本不理,也不和小朋友玩了。接下来天天如此,甚至连妈妈也不会叫了,仿佛陌生人一般。母亲冉存英只好请假,将他从幼儿园接回家专门照顾,然而,症状却越来越厉害,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
于是,冉存英带着孩子颠簸辗转到处求医,北京、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神农架、秭归等偏远山区,只要听说有什么“偏方”或“高人”能治好孩子,他们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2003年,冉存英与北京一家孤独症训练基地取得了联系,经过评估,儿子被诊断为自闭症,并被告知需要接受特殊训练,于是他们交了报名费,排了一年多时间的队,终于轮到儿子去北京训练治疗了,却因为费用昂贵而未能成行,冉存英一人在家伤心地哭泣,从来不说话的儿子跑进卧室,用小手摸了一下妈妈的头,说“妈妈,你怎么啦?”。好久没有听到儿子叫妈妈的冉存英一下子愣了,她仿佛年看到了希望,就是在那一刻,她发誓要治好儿子的病。
坚强母亲为了儿子辞职创办特校
2003年7月,单位改制,夫妻俩买断工龄。冉存英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待遇优越的工作,奔走于北京、武汉、南京等地参加特殊教育的专业培训,国内外资深教授亲自授课,通过艰苦学习,取得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冉存英把买断工龄的钱全部投入,办起了博爱特殊孩子康复学校。当时,宜昌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初步统计大概在200人左右,这些孩子大多数被关在家里,孩子痛苦,做家长的更是苦不堪言。自闭症、脑瘫、智障……冉存英的学校里收留了15个这样的孩子。儿子谭蜀燕在学校得到了妈妈和老师的关爱及教育训练,情况慢慢得到好转。
博爱特校发展壮大开办餐厅帮助大龄自闭症等心智障碍者就业
博爱特殊教育学校的创业之路,是一条沐浴爱的阳光之路。创业缺资金,亲朋好友纷纷解囊相助;办学之初学校缺校舍,夷陵好人李广佳提供了200多平米的场地。宜昌市领导、青年志愿者、新闻媒体都给予了大力的扶持。依靠“让特殊孩子快乐起来,让特殊孩子家庭幸福起来”的办学宗旨,宏扬“爱心敲开心灵的门窗,奉献播撒幸福阳光”的办学理念发展,很快赢得了社会和孩子家长的认可。博爱的路,是一条不断克服困难的自强之路,今天的博爱特校,租用的校舍面积达1000多平米,在职教师48人,在校学生达100多人,先后引进了“听觉统合治疗仪”“韩氏治疗仪”等康复训练设备,软硬件设都处于国内同行领先水平。目前,博爱特校已是全国同类机构50强、中残联定点康复机构,得到社会和家长的认可,但是,场地问题一直是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困扰,冉存英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和爱心人士对博爱特校以更多的关爱。
随着康复训练成果的显现,一部分自闭症孩子不但生活能够自理,并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博爱特校在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下,适时创办了全省首家支持性就业公益性示范餐厅——“雨人筷乐”餐厅,为适龄自闭症等心智障碍人士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20岁的学员峰峰患有轻度自闭症,主要表现为交流障碍、自我封闭,不愿与人交流。通过支持性就业辅导员的悉心指导,峰峰逐步开朗起来,现在一家面馆做实习服务员。据面馆老板介绍,峰峰表现超出他的预期,试用期结束后,将聘用他为服务员。峰峰将拿到人生的第一份工资。目前,谭蜀燕在餐厅表现良好,洗碗、拖地、收拾碗筷、为客人端茶倒水等服务工作已基本胜任。餐厅创办人冉存英介绍说:再过一段时间,谭蜀燕将会是继峰峰之后第二个走出餐厅,迈向工作岗位的第二个“雨人”孩子,将来还会有第三个、第四个......
本报记者黄余洋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