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游戏提高自闭症儿童手眼协调能力的个案研究
【摘要】 本文选取一名在校自闭症为例,通过游戏训练该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儿童天性喜欢做游戏,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训练自闭症手眼协调的能力,让他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训练表明,游戏训练法对自闭症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字】游戏训练;手眼协调能力;提高
一 、引言
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现在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游戏对儿童的影响。游戏对残疾儿童的课程安排、教学和评价上都体现出重要性。现在对游戏干预以及对早期特殊教育和早其干预的评估的热情持续高涨。游戏对于帮助儿童及其家庭,以及服务于全纳教育环境及其他环境中(如社区公园、游乐场、图书馆及博物馆)儿童的不同要求和兴趣具有很大的功效。
儿童的残疾(从本质上和强度上)可以影响儿童对游戏的接近、儿童的游戏活动以及儿童从游戏机会或经历中的收获。残疾儿童通常需要游戏知道或辅导性技术器材(或者二者兼备)以学习或表现特定的游戏技能,或者有意义地参与游戏中的其他活动,以及从游戏经历中受益。
小肌肉运动或粗大肌肉运动游戏的减少是身体残疾造成的最明显的影响。例如,儿童可能很难移到游戏区或游戏材料,或者儿童很难按照功能性游戏或建构性游戏的方式操作材料。某些身体状况,例如脑瘫,甚至可能对语言的使用造成负面影响,而这种语言障碍又会对儿童参与社会性游戏造成限制。
游戏情境为正常儿童和残疾儿童之间社会互动的发生、关系的形成以及有益的建立提供了机会。游戏成为教导儿童理解、接受和尊重人类参与性的一项重要手段。但是,仅有游戏机会通常是不够的,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教师干预以确保所有儿童游戏活动的成功开展。
二、研究对象
F,男孩,2006年生,性格外向,很是活泼,喜欢笑,喜欢闹,喜欢跑步但经常跌倒,在熟人面前有一定的表现欲。口齿不清,但又喜欢大声讲话。无攻击性行为,破坏性行为和刻板动作。
他的班主任老师表示,他在和同学玩丢沙包的游戏时候,他在捡拾沙包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迟钝,通常需要多次的努力才能捡起沙包。
研究者在听取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后,针对其在手眼协调能力方面进行测试,发现其确实存在手眼协调的困难。然后研究者针对他自身的实际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训练计划。
三、研究方法
(一) 时间
2011年2月~2011年4月
(二) 方法
本个案研究采用观察法,训练法,访谈法以及档案袋法进行;另外,在训练过程中采用正强化的方法辅助研究。观察法,通过每次训练进行观察,根据训练前的计划观察每次训练的表现,作出详细的观察记录。包括: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的实施过程以及训练效果如何,作出完整的观察记录。训练法,以训练前的状况作参照,与训练后进行比较,针对效果进行分析。访谈法,访谈对象以F的妈妈和他的任课老师为主。访谈时间一般为训练前和训练后的休息时间,主要介绍F家庭训练的表现及其效果。档案袋法,是在观察法,训练大,访谈法的基础之上,按时间先后顺序将F的记录放入档案袋收集,收集F每一阶段训练的内容和结果。正强化,准备该生喜欢的东西,例如糖果,在训练的时候如果该生表现的很好,就给予及时奖励。
(三) 具体内容
根据F的实际情况,研究者进行12周的跟踪研究,每周3次,每次半小时。课程设置:设计一系列的游戏活动针对F进行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
四、研究过程
根据F的手眼协调能力的特点,设计一些符合他实际情况的游戏活动。
游戏一:穿纸板
(一)功能
1、训练F穿线的技能
2、培养F设计、创造的能力
(二)方法
(1)首先准备厚纸板
(2)把厚纸板裁成各种容易引起他兴趣的造型,例如正方形、圆形,椭圆形。星形、各种动物或物体的外形。尽可能自由创造;且可在上面彩上颜色或绘图,在这个过程中刚开始是研究者提前制作好纸板,在后面过程就是要求F和研究者一起制作纸板,告诉他可以做成自己感兴趣的样子。
(3)载好外形以后,在外形的周围打洞。做好以后我们姑且称之为穿洞板。在做这一步的时候要注意刚开始的时候洞部要太多,洞口要大,方便F穿洞;他熟悉以后可以适当增加难度,但不可急于求成。
(4)准备好数条各种颜色的鞋带
(5)将穿洞板与鞋带放在桌上,与F各取一套。先示范用鞋带在穿洞板周围做穿洞的动作,穿洞的步骤与设计可自行创造,F最先用模仿的方法,等熟练之后,便可自行创造。
游戏二:扣扣看与拉拉看
(一) 功能
1、训练F穿衣服的技巧
(二)方法
1、准备几件或大或小的有扣子的衣服以及一件有拉链的衣服或者也可以买现成的衣饰框(有大小不同的扣子及拉链)
2、示范扣扣子和拉拉链的首部动作让F看
3、F模仿扣扣子和拉拉链的动作
4、如果F扣得不好或拉得不好,则给予口头上的指示以协助F.
5、如果F经由口头指示,仍然做的不好,则可用你的手握住儿童的手做看看,然后再让他自己独自做。练习几次后,若他仍然不会,则此次活动宜展示停止,容日后F精细动作发展好后再进行
在对F进行训练时,以前两个游戏活动看起来很容易,但他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第一次训练时,F对研究者尚不是很熟悉,表现不是很好,有一些抵触情绪,不是很乐意与研究者做训练,反倒是对研究者本身很感兴趣。第二次训练时,由于与研究者关系好了很多,他的态度好了很多,表现的积极了,但是完成的质量不是很好,当研究者对他进行帮助时,在第一次手把手教授完以后,当研究者像再次教他时,他表现出极度的不耐烦,接连表示他会了,但F的实际完成效果并不是很好。在此后的几次训练中他的表现一般,变化不大,在对他进行训练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奖励物的发放也要及时,正强化对刺激F有很好的效果。在训练过程中,不能逼的太紧,逼的太紧,他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惩罚相比,表扬对他的效果更为明显。经过反弹期以后,F的表现明显提升,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逐步的增加难度了,但难度的增加必须是缓慢的,急于求成反倒达不到预期效果。
当F完全掌握了这种一对一的游戏训练后,研究者开始和F及他的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丢沙包。从一对一的游戏过度到团体游戏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慢慢变化的,刚开始的时候将训练时间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先让F做一对一的游戏,后一部分让F参与团体游戏。刚开始参与团体游戏的时候,F的表现并不像研究者预计的那么好,和别的小朋友相比,他捡拾沙包的速度明显较慢,往往在游戏过程中需要等他。但是每当F用沙包砸到某个小朋友时,研究者还是及时给予鼓励并给他喜欢的糖果。这种实物表扬在一段时间后,慢慢变成口头表扬。在这个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场地,以避免小朋友摔伤。研究者要在旁边看护好孩子。
五、结论
历经三个多月的训练,F在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改善,此阶段的训练目标已基本达到。
研究者根据F的训练状况,设计长期对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水平影响的线形图。研究者将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水平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将训练以每周3次课为一个阶段,总结每阶段训练后所对应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水平,最后绘制成线形图。分析此线形图:前两周即0~4次,眼协调能力发展水平变化不明显,有一定的反弹,整体处于低水平;第三周到第七周即5~15次,手眼协调能力开始增长,已经达到了中等水平;第八周即16次开始,手眼协调能力开始大幅度的上升,由中等水平进入高等水平。可见,研究者的训练对F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通过对F的训练我们可以发现,运用游戏提高自闭症手眼协调能力的方法在一定情况下是可行的,游戏评价和干预涉及到的游戏情境也必须近一步的扩展,从采用高度专业化程序的正式测试的灰屋子模式,扩展到丰富多彩的日常显示世界。
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l 在训练的时候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渐难,不要让儿童一开始就觉得很难,这样会打击儿童的训练积极性
l 在做游戏训练时,研究者要在儿童旁边辅助,避免儿童受伤,例如,儿童在游戏训练过程中使用剪刀是研究者就要特别注意儿童不要伤到手
l 在腕或脚上装上铃铛,以添加声音刺激
l 所选的强化物应该是儿童平时所喜欢的东西,要根据儿童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强化物,而不是研究者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断
l 和儿童在做游戏是要注意所选择的地点要是安全的,要保证儿童的安全,使其避免摔倒
【参考文献】
【1】许杨,袁茵.一例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效果【j】.2009, (4).
【2】王辉,特殊儿童感知觉训练,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2008:130-134
【3】刘艳虹.特殊教育医学基础【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24-329
【4】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