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让我们以母亲的名义帮你
发布日期:2007年6月20日 来源:三峡日报 阅读3706次

 

 

 

题记:我想打开一扇窗,让阳光照进来;我想铺成一条路,让幸福走进来;我想打开一扇门,让社会充满爱;我想撑开一把伞,为特殊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7月13日,一个中午,记者走进了位于伍家岗区伍家乡旭光村的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看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当时他们已经吃完饭,准备午睡了。

记者乍一看见这些孩子并没有感觉他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稍一接触,他们的“特殊性”就表现出来了。4岁的刘博躺在床上,看见老师和记者走进来,也不跟人打招呼,径自拿起记者手中的杯子就喝了起来,记者叫他的名字,他也不答应,只顾玩自己的手;李喜是个非常漂亮的孩子,长长的眼睫毛、大大的眼睛,可无论记者怎么叫他,他就没反应,记者几次试着去看他的眼睛,可是每次都失败了,他的眼睛到处看,恍惚不定,就是没有看记者。

    学校老师告诉记者,由于感觉统合失调,常人一看就眼晕的旋转吊扇,他可以一望望半天;6岁的涛涛看见记者在写字,就一直望着记者手中的笔,记者叫他,他望着别处,一点反应也没有;8岁的毛毛抱着枕头独自睡在角落里,记者老远向他招招手,他吓得眼睛直眨。老师介绍说,因为他的听觉统合失调严重,所以对声音特别敏感,常人听到很正常的放烟花和下雨声,他就感到特别难受,他一听见汽车声就尖叫,用手打自己的头,无论在哪儿都把自己藏在角落里……

    市博爱特殊孩子康复学校校长冉存英告诉记者,这些孩子都是典型的“儿童孤独症”患者。记者随后了解到学校的基本情况:全校20多个孩子,年龄从4岁到17岁不等,大部分患有孤独症(自闭症)也有一些是多动症,亚斯伯格症、弱智和轻度脑瘫。

     另外还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在学校接受训练。这些孩子的感觉、听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调,因此,学校针对这些特殊孩子开辟了专门的“感觉统合训练室”、“听觉统合训练室”。记者在“感觉统合训练室”看到,里面有训练大脑前庭发育不良、平衡协调能力的跳床、羊角球、滑梯、滑板、平衡台、跳鼠跳袋、独角凳等全套训练器材。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被发生在这所特殊学校的故事深深吸引了。

听孙子叫声“爷爷”是老人最大的心愿,可老人最终未能如愿

    熊芳原来在旭光棉纺厂工作,儿子涛涛的出生给她们一家人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可她渐渐发现孩子似乎有些不正常;吃饼干只吃圆形的,4岁还在吃奶瓶,也不吃饭,任何水果都不吃;出门玩总是走相同的路线,不然就烦燥不安;走亲戚一到别人家就大哭大闹;不会说话,要喝牛奶就拉着大人的手站在柜子前面,把大人的手放奶瓶上,指都不会指;独自一个拿一片树叶在窗前可以玩一天,熊芳还认为是孩子很乖;涛涛只穿旧鞋,大人买双新鞋给他穿上,他不愿意穿,为此还哭了二个多小时;衣服穿上身了,不愿意脱,要是脱了他就用手不停地打自己的头;涛涛对家人没有亲情也不依恋母亲,熊芳每次下班想抱抱儿子,涛涛总是大哭大闹……

“涛涛这是怎么了”熊芳疑惑了,为此她带儿子到医院检查耳朵、做CT脑部扫描。可结果显示一切正常,涛涛的爸爸和爷爷甚至认为熊芳小题大做,是在毁坏孩子的名声。后来,武汉有位教授来宜昌讲座,熊芳带着儿子找到教授,前后做了三次检查,最后确珍孩子得了“自闭症”,一个美满的家庭从此笼罩着“自闭症”的阴影。

     一筹莫展的熊芳到处查找可以治疗这种病的方法,中医、西医、偏方能想的办法都想到了。一次,有人给她介绍一个“高人”,那人说,要治孩子的病,得在“菩萨”面前不间断跪一星期,救子心切的熊芳真的就“扑通”一声跪在“菩萨”前,只要能救儿子跪死也愿意。可菩萨没能让她如愿。后来,熊芳在《宜昌日报》都市版上看到关于冉存英办学的报道,万般无奈的她拨通了冉存英的电话。冉存英到今仍记得第一次去熊芳家见到涛涛的情景:孩子躲在角落里,不敢到跟前来,叫他也没有反应。涛涛爷爷担心地问冉校长:“我的孙子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不会上厕所,不会与人交往,你们会收吗?”家人都称他为“四不会”。冉存英听了涛涛爷爷的讲述和熊芳的哭诉,决定把涛涛接到博爱特殊孩子康复学校训练,她告诉熊芳,孩子还小,可以通过训练有所改变,一旦错过了早期训练时机,等孩子长大了,想救也来不及了。涛涛进校两个月后,就会自己吃饭,上厕所了,“四不会”学会了二会。

     涛涛是家里唯一的孙子,爷爷非常疼爱他,要什么给什么,可老人家从未听过孙子叫一声“爷爷”,孙子得病对老人是个沉重打击,焦急万分的老人终于一病不起,临终前,老人始终放心不下孙子,想听孙子叫声“爷爷”可老人最终未能如愿。

    这件事对涛涛父母的刺激非常大,后来,熊芳得知,想让儿子开口,不仅需要感觉统合训练,一对一语言训练,还需要听觉统合等综合训练,而且当时在宜昌,没有条件接受听觉统合训练,熊芳想带儿子到湛江接受“听觉统合训练”苍天不负有心人,今年2月,在涛涛的爷爷去世半年后,经过系统综合训练的涛涛终于开口讲话了,会叫爷爷、奶奶……这一声声迟到的呼唤,融入了熊芳一家两代人的期盼呀。

    涛涛在市博爱特殊孩子康复学校已经二年了,700多个日日夜夜,涛涛在一点一滴地进步着:会叫“妈妈”了,生活会自理了,会与人交往了。过去上街是大人围着他转,生怕他乱跑撞着别人,要不就会跑丢经常找他;现在,涛涛跟大人上街,走快了还知道站在那儿等等父母,可别小看这小小的改变,对一个患“自闭症”的孩子来说,他的心中有了他人,开始关注别人,是最大的进步。儿子的进步给熊芳莫大的安慰,往日听同事一谈孩子的事就哭的她现在终于开心地笑了;她已经辞职来到博爱特殊孩子康复学校,她说,她要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自闭症”的阴影。

家长说:你们不仅做着老师分内的事,还做着母亲分内的事

    谭老师是学校的第一批老师,原来学的是幼师专业,她主要从事“一对一”的训练教学。她自已有个女儿9岁了,平时她很少管女儿,对女儿也少有耐心,一个问题讲二遍就烦了,可在工作中,在给孩子做“舌操”训练时,她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有一次,一个孩子把大便拉在裤子里,谭老师帮他换裤子,可这个孩子大哭大闹,不停地争扎,到处乱抓,结果弄得谭老师一身的大便,可她不厌其烦地把孩子弄干净了,才去清洗,这一幕被来看望孩子的一位家长看见了,家长感慨地说“你们不仅做着老师分内的事,还做着母亲分内的事”。

在博爱特殊孩子康复学校记者听到每位老师的嗓子都是哑的,校长冉存英的嗓子因用嗓过度,已经做过一次声带息肉切除手术。在“感觉统合训练室”,记者亲耳听到老师一遍遍地呼唤,亲眼看到老师在训练中不厌其烦,有个孩子,老师稍不注意,他就把训练用的球扔到窗户外面去了。由于许多孩子感觉统合系统出了问题,所以完全不知道轻重,分不清是非,烦躁时会用头使劲撞老师,有的孩子甚至一边拧老师的胳膊,一边说:“不许拧胳膊”,学校许多老师身上都有伤,可她们仍然把满腔的爱都播撒给了这些特殊的孩子们。孩子们都叫她们“妈妈”,在孩子们心中,她们就是妈妈。

志愿者的愿望:愿天下母亲老有所养,能享到健康孩子的福

在市博爱特殊孩子康复学校,记者见到一位来自广州的青年志愿者高昌运,当记者问起他如何来到宜昌,为何会关注这些特殊孩子,他讲起了自己的经历。

高昌运1996年考入陕西医学院药学系学习,入学的第二年,他的一位好朋友找到他,说起自己的儿子种种“怪事”:孩子整天不停地走来走去,6岁了还不会说话,不会吃饭,见人就躲,完全不能与人交往,上街得用绳子把他拴着,因为稍不注意他就不见了。高昌运根据孩子的症状在网上一查,才知道孩子患了孤独症,可当时对这种病的相关知识知道得很少,只知道北京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有一台外国友人捐赠的听觉统合训练仪器可以治疗这种病,于是高昌运就陪朋友夫妻一起,带朋友儿子到北京治病。当时朋友的儿子在北京接受了为期10天一个疗程的训练,每次训练30分钟;每天治疗两次,每次训练间隔3个小时以上。一个疗程下来,6年没有开口的孩子,终于喊出了一声“妈妈”,当时,孩子的父母抱着儿子失声痛哭,这一幕给高昌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0年大学毕业后,高昌运先是从事药品销售工作。2001年,得知国内已经自行研制听觉统合训练训练仪器,大学时经历的那一幕又出现在他的脑海,可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这种训练仪器,其实对患孤独症(自闭症)的孩子来讲,药物只占20%,训练要占80%。据了解“听觉统合训练系统”在全国各地让众多的自闭症儿童和学习困难的孩子得到非常明显的进步。高昌运毅然放弃高回报的药品推销工作,转而投身到听觉统合训练仪器推广工作中来。

今年3月,高昌运在长沙开会时,在会上听见一位与会代表讲到宜昌博爱特殊孩子康复学校的事迹,就用电话与冉存英取得了联系,7月,他只身来到宜昌,当他得知冉存英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教学环境,把自己家里的家具、电器都搬到学校时,高昌运毅然私费给学校捐赠了一台数码摄像机,用于纪录孩子训练过程,以便给孩子们留下影像资料。

正在中南大学进修“儿童行为发育”专业的高昌运告诉记者:“我们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两个妹妹,一家六口靠我一个人挣钱养家,就因为我的身体健康,所以我的父母可以享到我的福。那些得了“孤独症”的孩子,如果不进行训练,他们的父母在晚年不仅享受不到孩子的福,反而替孩子揪心。我想让天下的母亲都能享福,就得让这些孩子康复。”

记者欣喜地看到,为了让那些患孤独症的孩子有他们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使他们融入社会,不仅冉存英,还有像高昌运这样的志愿者也在做着同样的事,采访结束时,冉存英又接到三峡大学和三峡高中两名志愿者的电话,要求来学校做义工;体育学院的师生们从学校开办以来,长期在学校当志愿者,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关爱特殊孩子的行列中。杨岔路居委会的赵主任和高主任从湖北卫视《阳光行动》中了解到学校的事迹,主动打电话给冉存英,并得到了万寿桥街办领导的支持,在她们的帮助下,学校很快建起了我省第一家“听觉统合训练室。”

这些患了“儿童孤独症”的孩子是弱者,他们需要帮助。有句谚语是这样说的:“上帝不能无所不在,才为人类创造了母亲。”

让我们以母亲的名义,伸出爱的手去帮助这些孩子们

咨询:13117285258(冉老师) 15997592853(谭老师)
地址:宜昌市点军区五龙大道残疾人康复中心9楼 邮箱:ycbatj2003@sina.com
Copyright 2008-2024 宜昌市点军区博爱特殊教育学校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0330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50402000041号
技术支持:五环网络公司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