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宜昌,有这样一位孤独症孩子的母亲:她曾因为儿求医无门,绝望之下跳入武汉东湖;获救之后,她又毅然走上自办学校、自救救人的道路。她就是民革党员、宜昌市博爱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冉存英。今年4月,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来博爱学校调研,称赞冉存英说:“你是凭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做利国利民的好事、实事、善事!”
饱受孤独折磨,她在绝望之下跳入东湖,获救后创办特教学校
冉存英是出生于宜昌一个偏僻山村的农家女。考上大学,毕业后和喜欢的人组成家庭,婚后两年迎来爱情的结晶……一切的幸福看起来都像经过上帝的精心安排。然而,灾难往往就在人最幸福的时候,给人沉痛一击。
1999年12月20日,冉存英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一天。5岁的儿子蜀燕突然之间对人毫不理会,也不会说话了。他喜欢原地打转,整天跑来跑去、时哭时笑、疯疯癫癫。幸福如水的家庭,像被丢入巨石的水池,激起的不是欢乐的浪花,而是苦难的巨浪。
突逢劫难,冉存英顿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一下子陷入绝望之中。儿子一天天长大,看着他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冉存英心如刀绞,仿佛掉进无底深渊,满心孤独,无法自拔。而坚定冉存英信念的,是儿子一个突然的举动。一天晚上,冉存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儿子突然推门进来,用小手摸了摸她的头说:“妈妈,你怎么了?”
瞬间,她搂着儿子抱头痛哭,心中暗下决心,“即使卖血,我也要把孩子的病治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冉存英嘴角就有不自觉的笑意,仿佛那个活泼开朗的小蜀燕又回来了。
一个母亲的爱,战胜了心中迷茫,从1999年至2003年,冉存英开始不停地求医问药。不管是北京、广州、武汉等大城市,还是神农架、秭归等偏远山区,只要听说有什么“偏方”或“高人”能治好孩子,她和丈夫就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
上帝似乎在此时又给冉存英开了一个玩笑。当绝望中,萌生的希望再度化为绝望,冉存英一下被击垮了。背着儿子四处求医的她,已经听到不少“雨人”“星星的孩子”“孤独的天使”等给孤独症儿童的称号,却没法找到这个世界级难题的治疗办法。
“就这样结束吧!”心中这样想着,冉存英来到武汉东湖,抱起儿子跳了下去。好在,有好心的路人经过,救起了这位绝望的母亲。在丈夫和路人的劝慰下,看着已经8岁儿子的无辜眼神,冉存英的心被狠狠刺激了一下,再次坚定了救治儿子的决心。
无处求医,冉存英萌生了自办一所自闭症学校的想法。2003年7月,单位改制,夫妻俩买断工龄。冉存英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奔走于北京、武汉、南京等地参加特殊教育的专业培训,通过艰苦学习取得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冉存英还把买断工龄的钱全部投入,办起了博爱特殊康复学校。
为了孩子不孤独,她当起了百人妈妈、千人校长、万人顾问
当时,宜昌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初步统计在200人左右,这些孩子大多数被关在家里,孩子痛苦,做家长的更是苦不堪言。冉存英要办学,让他们看见了希望。但对冉存英来说,困难才刚刚开始。
办学的资金缺口巨大,即使是铺完老本也不够用,冉存英只好四处奔波,求人借钱。“那段时间,亲朋好友都不愿见我,甚至连敲门都没有人敢开了,他们都被我借怕了。”冉存英苦笑道。
“夷陵好人”李广佳听说冉存英的善举后,决定免费为其提供自家小院作为办学场地,让她暂时渡过了第一个难关。
起步时最大的艰难是招不来人,留不住人。一方面,家长对特教学校不放心,怕上当受骗,开始来的孩子少;另一方面,全国自闭症专业老师少,能留下的老师更少。
没有学生怎么办?冉存英带着老师,一家一家地走访,一个一个地找学生,足迹踏遍了宜昌城区。有一次,一位家长打来电话约她见面,冉存英来不及吃饭就急忙赶去,结果家长说临时有事,让她稍等。等待的时候,一场大雨让她被淋了个透。两小时后,匆忙赶来的家长看到浑身湿透的老师,当即相信这是真为孩子着想的学校。
没有老师怎么办?办学之初,工资收入低,老师留不住,冉存英恨不得跪下来求她们。“那时没钱,我还打肿脸来充胖子,自己掏钱请老师吃西餐。”冉存英说着,随即又感叹,当时有许多年轻老师,虽然有家庭的压力,但还是留下来帮自己撑过了最艰难的几年。
如今,学校已经聘请了三峡大学等科研单位的专家组成顾问组,长期为学校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支持。冉存英本身,也成了100多名康复回到普通学校的学生的冉妈妈、1300多名接受过康复训练的孩子的冉校长和上万孤独症家庭的顾问。
博爱路上不孤独,她加入民革组织,推动社会伸出博爱之手
从宜昌市西陵老城区到博爱特殊教育学校,车程超过半个小时。在宜昌这座小城,地段也算偏远了。但冉存英却很感恩当地社区对这些孩子们的包容。“我们的学校在社区里,孩子们虽然吵闹,邻居也会有意见,但将心比心,大家都还能接受。”她说着,语气中带着满足。
跟随冉存英走进学校,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不大的游乐场所、几间功能各异的教师和学生的卧室。这一切,都得益于冉存英14个年头的努力。
由于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校的建设上面,冉存英常常会忽视了孩子和丈夫的存在。为此,丈夫谭先生不止一次与她吵架:“你口口声声说办校是为了孩子,现在孩子穿得破破烂烂,你眼中只有别人的孩子。”
冉存英既愧疚,又无奈,恨不得把自己分成两半。所幸儿子在自己的教育和训练下,会炒菜、会骑车,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能力。
事实上,和蜀燕一样,基本生活自理的孩子还有不少。刚到20岁的江江,经过8年的康复训练和技能训练,已经能与人正常交流,也会打电话和聊微信。
随着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冉存英开始苦思孩子们长大生存的问题。2014年10月湖北首家心智障碍人士支持性就业公益示范餐厅“雨人筷乐餐厅”应运而生,对恢复较好的学生进行技能培训,江江如今也是其中的厨师之一。
在2014年宜昌十大新闻人物颁奖典礼现场,有这么一句话评价冉存英:“一个偶然,使她成为不一样的母亲,一个决定,让她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心怀博爱,执拗地弥补上天的误笔,不离不弃,唤醒一个个尘封的心灵。”
就在同年,冉存英做了另一个影响自己和学校的重大决定——加入民革组织。谈起这个决定,她说就像找到家了,找到了一群和我志同道合、愿意帮助的人。
今年4月,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来博爱学校调研,称赞冉存英说:“你是凭着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做利国利民的好事、实事、善事!”冉存英也向自己暗暗许诺,要把这个事儿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