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ABA 来干预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
星星班
一、摘要 :在自闭症孩子的三大障碍中,问题行为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孩子的发展,如何纠正孩子的问题行为,是我们进行康复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多年的理论和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用 ABA 来干预孤独症孩子的问题行为。
二、关键词:自闭症;问题行为; ABA; 干预
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自闭症孩子的刻板行为,只要不妨碍他人,不影响社会性交往,就不是问题行为,通过多年的观察和分析,自闭症孩子的问题行为大多分为五大领域(自伤、攻击、破坏、坚持重复活动、缺陷行为)。每一种行为的形成都有其自身的和客观的原因,我们要针对不同的问题行为,分析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从根本上杜绝问题行为的产生,而用 ABA 的方法来干预自闭症的孩子问题行为,在很多程度上抑制了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
ABA 的方法就是分析当一个行为发现后发生了什么,当行为出现时老师做了什么,当行为出现时其他人做了什么,行为出现后有什么变化,问题行为后孩子得到了什么,问题行为后孩子逃避或避免了什么。
孩子之所以有问题行为,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引起注意、逃跑和回避、为了得到某个实实在在的强化物、自我刺激。
一、引起注意
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表明,许多自闭症和其他发展性残障孩子的问题行为的目的,在于得到他们周围人的关注,俗话说的好:“好哭的孩子吃糖多”,同样是为了引起他人注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希望引起他人关注,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会用正常的途径去吸引别人的注意,而自闭症孩子由于其大脑发育障碍的影响,往往只能用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来得到他人的关注。
如:在我们星星班有一些年托的孩子(比如:佳佳),他的父母常年在外地,不能常来关心他,他的生活起居全部都在学校,因此,他常常觉得很孤独,只是这个孤独是我们正常人所不能体会的,佳佳的问题就是大声哭闹、咬手、倒地。如果老师不安慰他,他还会自我安慰,对这类问题行为,我们采取的方法是:
( 1 )采取消退的手段
当孩子问题行为出现时,就忽视不予理睬,但只有你确定孩子的问题行为的功能是为引起老师的注意,采用忽视来矫正孩子的行为才是有效的。
(2) 不要有目光接触
当孩子为了引起你注意时,他会观察老师的表情,如果过多的观察或看他,他的问题行为会更加严重。因此,当他哭闹或倒地时,你尽量不要看他,他一看没人理他,也会找台阶下的,不良行为自然得到控制。
(3) 满足他的正常需求
有的自闭症孩子有了一定需求,但不会表达,所以,他们会用问题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这时,老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行为举动,如果是渴了,就给他倒水,及时满足他合理的需求,问题行为就自然消退。同时,在满足他需求时,强迫他主动表达出来。
二、逃跑、回避
大多数自闭症孩子都有刻板行为和畏难情绪,他们喜欢走同一路线,玩同样的玩具,重复同一任务,不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有的孩子在上新课时有明显的回避行为,有的不理不睬,东张西望,有的不想完成任务,而想得到强化物,于是就出现抢东西、撞头等问题行为。
对于这样的问题行为还是采用消退,但不能再采取忽视,而应该: ( 1 ) 手把手的教孩子完成任务,让他树立自信,坚持完成老师所下达的任务 ( 2 ) 有时候老师可能会对孩子的同情和问题行为的持续时间,而让坚持变的困难,这时候需要的是从容和镇定,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自己的初衷。( 3 )督促孩子完成手头的任务,直到他的行为得到控制,持之以恒,在行为得到控制之前,不要让孩子得逞。
如:明明喜欢“甩东西”每当他学习新的认知卡片时,他就喜欢甩卡片玩,当他甩的动作开始时就应严肃表达“不能这样做”,如果明明无动于衷,就要马上制止。这期间老师每个辅助等级升级的时间都不要超过三秒钟。这“三秒钟”的快速反应是非常必要的,为什么孩子对老师的指令无动于衷呢?就是因为我们等的时间太长,又比如:让孩子关门,我们通常会说“关门,快关门去!”,一秒钟就给了两次指令,然后过个十几秒又会大声表达“让你去关门,没听见吗? ”, 这时候孩子往往就会出现问题行为。其实,只要我们及时去辅助他们,减少他们完成任务的难度,问题行为是不会发生的,只是我们习惯了发号施令,用语言代替行动的支持。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只发一遍指令,若三秒钟没有反应,立即辅助孩子完成任务,这样做是为了增加你言语的权威性,你的指令一下,就必须得到一个结果,只要你每天坚持做,你会发现孩子对你的指令是很敏感的。
三、为了得到直接性强化物
对于这种为了得到直接性强化物的问题行为,采取的手段仍然是消退,这里的消退是指过去孩子通过问题行为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现在,老师们必须把握住,不能在孩子哭闹、打人或摔东西的时候给他强化物,我们可以通过区分强化物的方法,让孩子通过语言、表情和完成一些小任务等合理方式来使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
如:良良经常在需要喝水的时候,就有哭闹、发脾气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目的,此时,我们依据行为训练的原则,在理解良良的需求之后,对他提出反要求,即告诉他应该这样说:“我要喝水”,让他马上模仿你的表达,也许他不可能连贯表达但不要着急,应该一字一句的引导他表达,直到他表达出这四个字,立即把水递给他,同时,用夸张的表情和语言来表扬他,经过每天的坚持训练,现在良良要喝水时不再哭闹,而是乐呵呵的把杯子递给老师,同时把老师拉到喝水的柜子旁边,偶尔还可以主动表达:“我要喝水”。(当然,这项训练要求只限于有简单的表达能力的小朋友,对于无语言的小朋友可教他使用肢体语言或者是图片出示法来完成)
四、自动强化
许多自闭症的孩子常常有许多重复行为,如:“甩手、转圈”等,这些问题行为往往是孩子在无所事事时被自己强化的,此类行为的处理一般主要采取转移注意力和树立建设性的行为进行干预。
一般孩子的问题行为大都发生在课间时间,这时没有专门的老师人盯人的进行看护,老师也会放松警惕稍作休息,这时孩子们就有了一些问题行为的出现,这时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把喜欢甩手的孩子拉起来一起跳舞,把转圈的孩子拉到一边,带他去玩丢沙包、拍气球等有建设性的活动,久而久之,孩子们通常会慢慢喜欢上代替性的活动。
如:玲玲以前特别喜欢吐口水,常常趁老师不注意时就对着墙或凳子吐口水,开始是用语言制止,但效果往往不佳,虽然老师严肃的表情和高声的话语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只是短暂的,老师一离开,他又故伎重演,后来 , 老师用他喜欢的手机与书进行引导,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产生问题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他吐口水的问题行为得到了抑制,现在他特别喜欢看书。
老师在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时,面部表情和态度是很重要的,这些孩子也有一定的观察力,他们有时可以读懂你眼神中的犹豫和让步。一般来说,不能用开玩笑的语气来谈论孩子的行为问题,因为孩子们也在观察我们,我们无意的笑往往会强化孩子的问题行为,他会觉得他的行为能得到老师的关注,而格外的兴奋,因此他下次还会用同样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关注
另外,对不同的孩子采取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对于过于调皮的孩子,得到适当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但这种惩罚只是一种负强化,如:在分享食物的时候,有的小朋友老是围着老师转,有的还趁机抢食物,针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大声表达:“请坐好,坐好了才有好吃的。”个别不按要求坐好的小朋友就不能得到食物。不管孩子采取任何哭闹的措施,也不要理睬他,面对孩子不要心软,要表达得很坚定,因为你退步了一次,孩子就会得寸进尺,行为问题就不会得到控制。但对于那些比较固执的唐氏宝宝,老师们会采取软硬兼施的方法来干预其行为问题,比如:航航的脾气特别犟,吃饭的速度特别特别慢,开始老师用哄他的方法来让他快点吃饭,他开始还是听的,但每次吃饭还是落在最后,老师在别人全部吃完饭后就收他的碗,不让他吃了,他很生气,常常赖在地上不起来,老师也不理他,让他单独坐在一边,别的小朋友发好吃的,也不给他吃,这样坚持了几天,他开始慢慢的理解了,不听老师的话就得不到好吃的,现在他吃饭的速度比以前有所提高。
总之,孩子的问题行为应有一定的行为管理策略,首先在平常的生活中,不要太关注孩子的问题行为,而应该尽可能的淡化它,孩子的缺陷性行为才是更值得大家关注的。建立并持续性的使用结构化的项目,发展主动的、预防性的常规,预言并预防对个体困难的情境,发展有效的沟通系统。加强个体的能力和兴趣的发展,孩子懂得的东西越多,他社会交往的机会和内容也越多,可以结合不同的孩子,发展不同的兴趣爱好,扩展社会性或娱乐性的兴趣与机会,利用高可能性指令,比如:如果孩子非常喜欢看广告,你的指令是让他看广告的话,他会很积极的完成,要善于利用这些指令让孩子完成一些低可能性的指令,把高可能性的指令放在后面完成。另外,还可以利用区分强化适当的行为,在和孩子互动时这些方法非常有效。如果一个行为发生了,首先要找到原因,理清思路,并帮助他用适当的方式满足目标。
孩子的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问题行为的发生有其内在的原因,也有其外在的环境,我们采取的方法可以因人而异, ABA 的训练方法从源头上寻找孩子问题行为的原因,针对原因逐步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同时在矫治的过程中,必要时我们要充分给予孩子发泄的机会,在发泄的过程中,心理得到满足,情感得到释放,根据不同孩子的发展及个性,选择合理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法,逐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儿童自闭症及其他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家长和专业人员的指导手册/黄伟合著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6 月。
2 、中国自闭症康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