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孤独症儿童明确诊断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20多年的峥嵘岁月,又发生过多少个悲喜交加的故事。同一片蓝天下,一个孤独症患儿的家庭,走的却是艰苦卓绝的历程。然而,在数不清的挫折与绝望中,中国孤独症儿童的父母亲喊的依然是“我绝不放弃,拯救孩子!”
孤独症康复的核心任务是社会性潜能的开发,短期的强化训练相对于康复历程的万里长城来说,仅仅是百米短跑。谁能够和孩子一起走完如此长的康复之路呢?只有孩子的父母才具备长期训练的条件。家长的作用是独一无二,不可代替的。
看着雅欣妈妈整天在问老师同一个问题,雅欣上课快两个半月了,怎么一点进步也没有!老师时常告诉她,这是一个持久战,必须认清事实,想一下有突飞猛进的进步,那是不可能的,康复训练的主力军永远都是家长。慢慢的,雅欣妈妈逐步认识到了问题,随着长假的到来,雅欣妈妈在家慢慢的开始对雅欣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雅欣妈妈发现了雅欣的进步,以前什么都不会的女儿,竟然学会了许多指令。如:拍手,跺脚,站起来,坐下,拜拜,亲一个等。这些许的进步让雅欣妈妈欣慰不已。
其实从这不难看出,父母对孤独症儿童因血缘而产生的感情能量,自然会转成对孩子最真诚的期待和爱护。在这层关系里,毫无疑问,家长是培育孩子情感的最好的老师。
一个母亲带着孩子,走完了转南战北的训练历程,千辛万苦之后,感慨万分“我现在明白了,靠谁都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只有靠自己才是根本之策。认识这一点,我花了好几年时间。”
现实中的一个又一个的事例告诉我们,其实孩子需要的,家长才是主力。“父母能走多远,孩子就能飞多远”。家如同支持一个孩子走出孤独,走向康复的“航空母舰”。是父母托起了孩子的未来。20年来,这都没有变,所以,拯救孩子的只有自己,希望以后的路上,有家长与老师共同的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