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都能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
—张海迪在2010中国孤独症人士社会服务保障研讨会上讲话
张海迪说:我非常关注孤独症患者的生活状况。自从知道了有孤独症这样的病症,我一直非常关心。大家都知道,在多年前,美国有一部影片叫“雨人”,说的就是孤独症患者的故事。当时我就产生了很多疑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病症?自从到中国残联工作以来,我读了很多书,每天坚持学习。其中业务学习非常重要,专业的知识对我来说就是力量。为了很多的孤独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我要多了解情况。一个是社会调研;一个是专业的学习和研究。
这种疾病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见过很多这样的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我曾经到山东、广东、黑龙江等地考察精神残疾者的托养、康复和培训情况。每当看到孤独症孩子我真有说不出的难过。那些孩子好象完全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对于现实中的一切没有感知。一些孤独症孩子的父母总是一遍遍地恳求孩子叫一声“爸爸、妈妈”。有很多孩子的父母亲给我打电话也说,见过面的也说,有的时候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那些孩子就是无动于衷,甚至都不看父母一眼。有的父母为了给孩子治病甚至双双辞去了工作。我就见过这样的父母,有的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工作辞掉了。一些年轻的父母,几年的时间仿佛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去找医生,花了很多钱,从春天到秋天,又从秋天到冬天,当医生最后诊断孩子是孤独症的时候,我们不难想象那些父母的伤心和绝望。我深深懂得那些父母内心的疑惑、痛苦和焦灼。因为我也是一个病孩子长大的。我五岁的时候得病,父母亲带着我坐着火车,一会这里,一会那里。我真的知道父母亲的那种心情。我是中残联的主席,我希望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大家。
张海迪指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孤独症患者都需要终生护养。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让患者的家庭失去欢乐。而从社会的角度讲,随着孤独症数量的逐年增加和年龄的不断增长,我想,成年孤独症患者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前天晚上,我和清华大学的一位教授通了电话。这位同志的孩子现在20多岁了,就是呆在家里。虽然他们夫妇都已经习惯了,但是每当想起孩子,还是非常沉重,觉得是非常大的负担,孩子今后怎么办?我们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如果不是,再有一个孩子不是孤独症的话,那这个孩子长大之后怎样照顾他的兄弟姐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年龄的老化,慢慢地会显现出这是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问题。
有许多孤独症从学校毕业后,没有机构和单位能够接纳他们,就算接纳了,他们能做些什么?这都是问题。一些患者只能常年地困在家里,结果造成能力的退化。这样的家庭他们的幸福指数就会降低,并且家庭成员参与社会创造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孤独症的预防、医治、康复和研究,并且重视孤独症患者的家庭生活状况。
张海迪着重指出:近年来,孤独症患者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的关注。从2008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
今年,中国残联将按照中央文件的要求,全面启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并且在“十二五”的发展纲要中继续提出孤独症的工作内容,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加快孤独症患者托养服务机构的建设,加强对孤独症家庭财产信托保护性措施的落实,推广普及“阳光家园”计划,鼓励社区为孤独症患者提供生活照料、康复、顾养技能培训的综合性项目,通过民办公助、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培育面向孤独症患者服务的社会组织,使更多的孤独症儿童家长获得精神的解放,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
张海迪充满感情地说:我想,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孤独症患者有着自己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今天和今后相当的一段时间内,孤独症在医学上还是难题,在科学上也是一个迷。比如,为什么会发生孤独症?为什么孤独症患者会有特殊的才能?他们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景象的?自然界里有无数个迷团,而人们却总是充满热情地去探索,去研究。很多孤独症患者以自己的症状、病程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证据和治疗或康复的依据。所以,我们要向孤独症患者表达谢意,还有同情与关怀的情意。我希望通过加强对孤独症问题的研究和服务,我们能够认识生命,维护人的尊严,创造符合人的生命多样性的生存环境,我们要消除歧视和偏见,保障和实现孤独症患者的平等权利,让他们也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它的进步要靠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他们的各项权利。这项工作非常需要专家和学者的关注,面对孤独症问题,我们要继续做细致的调查和扎实的研究。这个研讨会上所有的研究和探讨,一定会扩展大家是视野,为孤独症问题的研究开拓新的思路。我希望大家都来关注孤独症患者,关心孤独症孩子。要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都能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努力,实现我们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