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学校在周末或是在寒暑假期,常常有很许多,学困和学障的学生来校进行训练,老师们运用教授特殊孩子的理念,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盲目的要一下解决注意力,也是不及的。这次在武汉学习刘弘白博士的讲座让我赫然开朗。
科学合理了解孩子的视、听、动的能力,为有效改善和提高孩子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为何孩子做作业时间会拖得太久?是因为所有作业皆必须透过视觉来做文字的处理。如果孩子的视觉功能发展得不够健全,视觉记忆力与分辨能力皆落在同龄儿童之后,那他去做那个年级的教材不但做得不好,也会感到没有兴趣,做一下就厌烦,十行字要写好几个小时。
为什么孩子聪明却不用功?最可能的原因是视、听、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大部分这类儿童的听觉功能不錯,很会说话,一般人就会说这孩子聪明。可是孩子的视、动功能发展落后,只要是需要用眼睛看,用手写的功课就会表现差,当然他的外表看起来就很不专心,不很用功了。
为什么有的孩子背书能力很强,理解力却差?从学习能力角度来看听觉功能好的儿童比较会背书,但如果他的非语言能力(视觉与 感觉动作功能)发展落后,则会造成他对事物的理解不佳。儿童对于所有事物的理解都与各种感官经验有关,日后结合这些感官经验,才逐步提升他们对于比较抽象事物的理解,例如我们对婴幼儿童讲「跑得快」这句话,他根本不懂,只是听到这三个“音”而已,等到他慢慢长大,感觉动作能力发展了,有了跑快、跑慢的经验后,才可以理解。
多年來,我们一直认为智力正常的孩子,在学习上如果遇到困难,若不是心理行为的问题,如不专心、没兴趣、没信心…….就是不懂学习的方法了。所以多年来老师忙于研究教材、教法,其实就是教学策略,辅导老师忙于行为、心理辅导,却没想到学习失败的关键在于能力不够;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多半在两三年后再做今天的功课就会懂。只是孩子现阶段的某些行为或科目的能力不及,比同龄的孩子落后了。如果学生本身的大脑学习能力没有与教材的难度相当,学习一定是会遇到困难。如果只是在学科能力上补救,而没有补救本身大脑与年龄不符的学习能力,这样的教学永远不能治本。
既然,视、听、动能力的均衡发展会影响孩子说、写、读、算的发展水平,那么,测查孩子的视、听、动的能力,就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能力状态是否正常。针对落后的能力做训练,提升后,他的说、写、读、算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他的学习能力就能提高。
其实我们身边的孩子也一样,家长常常抱怨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就孩子能力来说,他可以安静坐下来听音乐一小时、可以玩喜欢的玩具乐此不彼,然而在上课的时候他就东张西望坐不住了。
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能把这些问题都列为注意力不集中吗?显然不是的,我们来找找其中原因:孩子坐不住了,是否是他对学习目标不感兴趣,那么我们设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切入点。是否他对教学目标畏难了,那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循序渐进。是否孩子本身的感统失调严重,那么我们就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升运动协调能力、、、、、、
孩子的视、听、动能力的提升,也是孩子学习能力在提升。确切的说是,孩子可以主动来看、主动去听、按要求去动。具备了这些学习能力,需要解决的只是把一个个知识点分解和链接起来,孩子的大脑就建立了完善的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