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呼吁为年龄超过14岁的自闭症儿设少年班
商报讯(记者 林桂芬 通讯员 黄义喜)今天是世界自闭症日。昨日,记者从市残联获悉,目前我市共有100多名自闭症儿,而且明显呈逐年增多的趋势,许多自闭症儿超过了康复机构接收的年龄限制,而我市又没有专门的自闭症儿特教学校,“大龄”自闭症儿面临“无处可去”的尴尬境地。
博爱康复中心是市残联的下属单位,目前有28个自闭症儿在这里接受康复训练。亮亮是这些自闭症儿中年龄最大的一个,他即将14周岁,个头比他的老师还高了。亮亮属于典型的“情绪障碍”,他常用高分贝、长时间的尖叫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亮亮的老师杨雪满说,亮亮最长的尖叫时间持续了40分钟。
今年2月,父母把亮亮送到一家特教学校,想让他接受新的教育。陌生的环境让亮亮十分恐惧和焦躁,使得原本有所改善的症状更加重了。有一次,亮亮“无缘无故”发起脾气来,冲上讲台抓扯老师的脖子,把老师的项链都扯断了,脖子也抓伤了。最后,亮亮被学校“请”了回家。
“非常无奈,最后只能再次把他送回康复训练中心,要不就没地方去了。”亮亮的妈妈李女士告诉记者,亮亮很快就面临“无处可去”的境地了,因为康复中心只接收2周岁-14周岁自闭症儿,教学和康复内容也只适合这个年龄段的患儿,超龄就不接收了。
据了解,我市一些特教学校并没有专业的老师教自闭症儿,康复得好的自闭症儿可以到普通特校跟班学习,但像亮亮一样患有较严重情绪障碍的“超龄”患儿,就难找到学校就读了。李女士说,希望康复中心能开个少年班,让孩子能够继续接受教育,不至于呆在家里,那样可能会使孩子通过康复训练得来的“本事”退化掉。
市残联康复中心的林永鸿科长说,受场地等多种条件限制,目前有些孩子还在排队等待康复训练。为此,厦门市政府已决定投资数百万元,对残联康复中心进行改扩建,建立“厦门特殊需要儿童援助中心”。据悉,该工程预计今年4月动工,届时将迁到残联主楼,面积将由原来的1200多平方米扩大到3000多平方米。目前,方案已确定,年底或明年年初有望投入使用。届时,可容纳200多名特殊儿童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至于成立少年班,林永鸿说目前不太可能实现,但从长远来讲,残联部门会有规划的。
专家提醒
这18种行为
是自闭症早期表现
商报讯(记者 林桂芬)“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自闭症儿才能得到较好的康复。”市残联康复中心林永鸿科长说,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约为7:1。以下18种行为是自闭症的早期表现,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同时具备其中的7种行为,就应该注意孩子是否有自闭症倾向了:
1.对声音没有反应;2.难于介入同龄人;3.拒绝接受变化;4.对环境冷漠;5.鹦鹉学舌;6.喜欢旋转物品;7.莫名其妙地发笑;8.抵抗正常学习方法;9.奇怪的玩耍方式;10.动作发展不平衡;11.对疼痛不敏感;12.缺乏目光对视;13.特别依赖某一物品;14.不明原因的哭闹;15.特别好动或不动;16.拒绝拥抱;17.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18.用动作表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