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看过一篇题为《父母儿女平常心》的文章。文章提出了“高
情感”和“低情感”的问题,作者引用了心理疾病患者的例子:他们一旦
从医院康复回归家庭后,处在“高情感”环境中的患者复发率达十分之
六,而处于“低情感”境遇中的病人复发率只有十分之一、十分之二。
何谓“高情感”呢?主要是指人们对病人过分关注,过分的迁就,以及
时时处处的“监视”,或者是采取了相反的过激态度:过分地斥责、岐
视与讨厌他们,使他们时时意识到自己是个病人而受到刺激导致旧病
复发。“低情感”则相反,是一种以平常心待平常人的态度,在相当的
幅度内不干涉他的自由。平等相处,既关怀他又不显得过分,对他有
要求而不给他过分压力。显而易见,处在“低情感”环境下的病人更容
易减缓心理压力,调适失衡的心态,修复受创的心灵,更有利于心理
健康。作者认为,这个理论和实践同样适用于家长们对于子女的教育
和培养。父母过分的关注子女,动辄象老和尚念经说教评理摆谱比喻,
威逼利诱软硬兼施,让孩子见了你就害怕,甚至讨厌、恐惧,反倒更
容易引发子女的逆反心理。
总是忘不了亮亮妈妈带着亮亮来学校的身影,那样的背影是如此
的坚定和慈爱,那样的笑,总让人不知不觉的被感染,没有“坏孩子”
和“好孩子”的区别,只有人们去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孩子,无
论怎样的孩子都要以平常心去对待,自己轻松、孩子轻松、大家也轻
松,进步才会更大。
不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特殊的人,如果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特殊的人,
那家长的心态永远就不会放平,永远都会在痛苦、哭闹、揪心中度过,
因为家长一直在想着究竟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好,究竟他会恢复到什么
程度,究竟他什么时候能上学等等,而这些又会让家长越想越感到没
有希望。所以首先我们要把孩子看成是一个平常人,只是他比别的孩
子多了一些缺点,我们要把孩子身上需要提高的地方给补回来。平常
心就是家长不要把孤独症想象成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也不要整天都
在埋怨世界的不公平,也不要整天在苦闷中生活,对待孩子也不要急
躁伤心,我们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的话,孩子给我们的永远都是惊喜,
我们永远会在满足中度过。平常事就是把训练孩子当成一件平常的事
情来对待,不要把他想像的有多么困难,如果当成一件平常事来做的
话那这件事情一定我们能做好,并且可能会做的很好.
平平淡淡才是真。对于孩子,以平平常常的心态对待他们,最大
限度地减轻他们成长中的压力,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摒弃作为父
母的私心和欲望,不拔苗助长,顺其自然,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作为父母,退一步海阔天空,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