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孤独的孩子有了家
发布日期:2007年4月30日 来源:楚天都市报 阅读2500次

一个智障孩子的母亲。用执着、坚韧的母爱,创造办了宜昌第一所孤独症患儿康复小学。昨天,这所目前已有十几名学生的小学正式开学了。
    昨天,宜昌市自强残扶中心博爱特殊孩子康复学校开学了。这是宜昌市目前惟一一所专为孤独症等有智残障碍的儿童开设的学校,10多名学生开始在这里接受特殊教育。走出自闭的阴影。
   6岁的刘文(化名)小朋友自小患有孤独症,她妈妈说:“我曾为了孩子四处求医,孩子没有上过一天学,宜昌开办这所学校真是特殊孩子及家长的福音。”——她的话代表了家长的心声。
   更让家长们放心地是,这所学校的主要创办人之一冉存英,也跟他们一样,是个患有孤独症孩子的母亲。正是她,在体验了一个患儿母亲的种种艰辛后,决心创办这样一所学校。
为了更多特殊孩子和家长
   34岁的冉存英有一个10岁的儿子小东(化名)。1999年时小东才5岁,漂亮、聪明的小家伙。像其他孩子一样上了幼儿园。因为头天她带小东到朋友家作客,小东吃得有点多。次日上幼儿园上校车后,他喊要上厕所,可老师没听见,小家伙忍不住将大便拉在了校车上……第二天,冉存英发现孩子成天不说话了,连妈妈也不喊了只是机械地来回跑动或打自己头。冉存英请了三个月的假,专门在家带孩子。她紧紧地抱着孩子,不停地喊:“儿子,喊妈妈,喊妈妈呀!”儿子不看她更不喊她。在多家医院咨询后,她才知道儿子因受刺激。患上了孤独症。
   她开始四处为孩子求医,2000年,在看了电视上关于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的有关介绍后,她给儿子报了名,因为报名的人太多,2001年才轮到小东,这时,因家庭经济拮据,付不起昂贵的学费,冉存英只得作罢。
   去年,冉存英在电视上看到梨园医院的阳光行动的介绍后,和丈夫一起带着孩子到该医院就医。医生说孩子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自闭症孩子的最佳治疗时段是8岁以前。
   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在武汉东湖边,看到小东捡地上的石子往嘴里喂,冉存英对着东湖,痛哭失声
,那一哭,几乎流干了她所有的眼泪。冉存英决心面对现实,从那时起,她就萌发为特殊孩子办学校的念头。
   而孩子上学的艰辛更坚定了她办校的决心。今年9月,在做了不少工作后,宜昌的一所小学同意接受小东。开学典礼上,学生聚集操场,鼓乐齐奏,从未见过这种场面的小东吓得到处乱跑,几名老师想拉住他,但越是拉他,他越是叫喊,反抗。在课堂上,小东也坐不住,不到两分钟就要起身乱跑。上学不到一个星期,老师让冉存英到学校去谈谈。冉存英赶到学校,在操场上,她看见儿子被一群小学生围着,议论着,见到冉存英。有学生还高喊:“傻孩子的妈妈来了,傻孩子的妈妈来了!”这时,这时冉存英心如刀绞,她带着孩子回了家,在回家的路上她下定了决心。
如潮爱心涌向特殊孩子
   冉存英的同学宋家梅得知她的想法后,觉得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便和她一起操办起来。在办学过程中,她们得到了社会上很多关心特殊孩子的好人的支持。
   首先要找校舍。在城区,租一个象样的校舍最便宜每月也要1000元的租金。在奔波多日后,她们想到了宜昌市残联副理事长、学雷峰标兵李广佳。李广佳用自己在城区的住房与人在点军区农郊换得了一幢四层小楼,正打算办宜昌市自强残疾人救助服务中心,帮助那些孤苦无助残疾人。冉存英、宋家梅的爱心让李广佳感动,他当即应允腾出三楼无偿给她们办校。
   桃花岭幼儿园的领导得知她们要办这样的一所学校后,连忙送来了桌子、录音机、10张幼儿床和20床垫褥,还将康复学校列为该校的帮扶对象,在业务上为学校老师们提供免费培训。幼儿园校医卞老师自愿当起了学校的义务校医,利用业余时间定期为孩子们做体检。
   三峡大学的儿童心理专家也极力支持,两位教授收集了有关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相关资料,交给她们,原桃茸教授在接到了冉存英的邀请后,还为家长们开办了讲座。在讲完课后,冉存英要给原教授报酬,被原教授拒绝了,原教授说:“我乐意为这些孩子们尽点心,我也愿意做你们学校的常年顾问,有事尽管找我。”
   一名学生家长在帮助自己孩子康复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也经常为冉存英提供相关信息,学校的一套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就是采纳这位家长的建议从南京购回的。
家长们的福音
   据了解,宜昌市患孤独症的孩子有100多人,这些孩子多数都被关在家里,对外界一无所知。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他们的教育问题一直是困扰家长的心病。以前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学校,家长不得不将他们送到聋哑学校,冉存英创办的这所学校为家长们排了忧解了难。
   在这里,记者看到,本文开头提到的小刘文在教室里跑个不停。据小刘文的妈妈介绍,:儿子出生9个月后,一直不说话,也不愿与人交流,后来才发现得了孤独症;稍大后,刘文在家里动个不停。爬冰箱,爬防盗网,家人为他整天忙个不停。为了给孩子治病她曾带刘文到南京治疗,一个小时收费80元。经过了两个月的训练后,因承担不了昂贵的费用,只得回到宜昌。
   小娜(化名)是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一起送来的。小娜的妈妈说:孩子3岁时,一场高烧让她得上了这个病,多动,无法控制自己,攻击性极强,光是吃药就让家里入不敷出,而且必须24小时有人陪护,上幼儿园不到几天,幼儿园就劝孩子退学了。她说;“现在就业压力那么大。孩子长大以后怎么办?当我听别人说有这所学校后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如果孩子在这里接受教育后能自理,将来走上社会能自食其力,我们就很满足了。” 
 本文摘自于2003年11月14日楚天都市报宜昌新闻版宜昌关注34版,记者:喻植桃,摄影记者:郑联学



   
咨询:13117285258(冉老师) 15997592853(谭老师)
地址:宜昌市点军区五龙大道残疾人康复中心9楼 邮箱:ycbatj2003@sina.com
Copyright 2008-2024 宜昌市点军区博爱特殊教育学校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0330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50402000041号
技术支持:五环网络公司  
关 闭